DCP-KZ300A(R)型电脑测控抗张试验机(以下简称试验机)是纸和纸板抗张强度性能检测的基本仪器,其各项性能参数和技术指标符合ISO1924/2《纸和纸板—抗张强度的测定 第2部分:恒速拉伸法》和GB/T12914《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法(恒速拉伸法)》等标准规定。
试验机主要适用于纸和纸板抗张强度、伸长率和抗张能量吸收值的测定,也可用于其它低抗张强度、低伸长率片状材料的抗张性能试验。
参 数 项 目 |
技 术 指 标 |
|
测量范围 |
(3~300)N,分三档 |
|
示值准确度 |
示值误差 |
±1% |
示值变动性 |
≤1% |
|
伸长量测量范围 |
(0~120)mm(在180mm标准试验长度下) |
|
伸长量测量准确度 |
±0.1mm |
|
试验速度调节范围 |
(10~200)mm/min |
|
试验速度误差 |
±5% |
|
夹间距(试验长度) |
50mm、90mm、100mm、180mm、200mm |
|
夹间距定位误差 |
±0.5mm |
|
动夹头复位误差 |
±0.1mm |
|
外形尺寸 |
500mm×270mm×766mm |
|
整机质量 |
约50kg |
测量范围分档 |
(3~30)N |
(10~100)N |
(30~300)N |
分辨力 |
0.02N |
0.02N |
0.1N |
2.3.1 室温:20℃±10℃。
2.3.2 电源:AC220V±22V,50Hz,大电流5A,电源应可靠接地。如电源电压波动超出上述范围,则应使用电源稳压器。
2.3.3 工作环境清洁,无强磁场和震动源,工作台平整稳固。
位于试验机右侧,用于控制电源通断。
试验机操作控制系统集中布置在操作面板上,操作面板排布如下图所示:
操作面板由左至右分别为热敏打印机、触摸式显示屏(以下简称“触屏”)、测试常用按键,具体操作详见第4章。
4.1.1 拆开试验机包装箱上盖板,取出随机技术文件和附件。
4.1.2 拆下四周箱板,卸掉底板上固定试验机的螺栓,取下试验机。
4.1.3去除各部的包装捆扎物,擦净油污和灰尘,将试验机置放在平整稳固的工作台面上。
4.1.4 调节可调支足,使水平泡气泡居中,锁紧可调支足。
4.2.1 接通电源,打开电源开关,通电预热30min,触屏显示欢迎界面:
4.2.2 点按触屏“点击进入”按钮,进入主控界面:
4.2.3 按以下各节介绍点按相应按钮进入各子界面,检查试验机功能,如无异常即可交付使用。
在主控界面(4.2.2)中,点按“系统设置”按钮,进入系统设置界面:
4.3.1 日期和时间设置
点按“日期时间”按钮,进入日期和时间设置界面:
点按左右箭头,使需要修改的部位高亮显示,点按相应数字键将系统日期和时间设置为当前日期和时间,点按“确定”键。
设置完毕,点按“返回”键返回系统设置界面(4.3)。
4.3.2 试验速度设置
在系统设置界面(4.3),点按“速度设置”按钮,或在测试界面(4.4),点按“测试速度”按钮,进入试验速度设置界面:
点按左右箭头,使需要修改的部位高亮显示,点按相应数字键置入试验速度。
设置完毕,点按“返回”键返回系统设置界面(4.3)或测试界面(4.4)(点按“返回”键,均返回至进入本界面前的上一控制界面,以下不再解释)。
4.3.3 显示设置
在系统设置界面(4.3),点按“显示设置”按钮,进入显示设置界面:
点按“亮度设置”按钮,进入背光亮度设置界面:
点按左右箭头,调整背光亮度。点按“返回”按钮,返回显示设置界面。
点按“触屏校准”按钮,进入触屏校准界面:
按屏幕提示进行触屏校准。触屏校准一般由专业人员进行,不建议用户进行此项操作。校准完毕,点按“返回”按钮返回显示设置界面。
显示设置完毕,点按“返回”键返回系统设置界面(4.3)。
4.3.4 量程和压差设置
在系统设置界面(4.3),点按“量程和压差设置”按钮,进入量程和压差设置界面:
根据被测试样抗张力范围,点按相应按钮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档位。
※重要说明:对同一组试样,只能在一个测量范围档位下进行试验,如果在一组试验过程当中进行量程切换,将会造成测试数据小数点位的混乱;在进行测量范围档位选择之前,应将此前的测试数据打印输出,并清除全部内存数据。
对选定的测量范围档位,点按数字按钮设定合适的压差。
压差的定义:压差,指试样承受的大力值与试样断裂后力值的差值(参见下图)。仪器以设置的压差为依据判别峰值。
对不同的测量范围档位应分别设置合适的压差,试验机出厂状态各档位压差默认值足以满足大多数试验要求,一般不需重新设置。
※重要说明:压差设置过高,可能造成试样断裂后不能自动返回;压差设置过低,对某些有多个力的峰值出现的测试,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低。如非必要,应尽量采用试验机各档位的默认压差。
量程和压差设置完毕,点按“返回”键返回系统设置界面(4.3)。
4.3.5 定量设置
在系统设置界面下(4.3),点按“定量设置”按钮,或在测试界面下(4.4),点按“定量”按钮,进入定量设置界面:
点按左右箭头,使需要修改的部位高亮显示,点按相应数字按钮置入试样定量,然后点按“返回”按钮返回到系统设置界面(4.3)或测试界面(4.4)。
在主控界面下(4.2.2),点按“进入测试”按钮,或直接点按操作面板上的常用测试键(3.2),进入测试界面:
4.4.1 夹距选择
点按“夹距”按钮,进入夹距选择界面:
点按相应按钮,选择合适的夹间距,点按“调整”按钮,试验机自动调整夹距,触屏显示:
调整完毕,点按“返回”按钮返回测试界面(4.4)。
夹距调整过程中如按“停”键(3.2)终止,则夹距自动设置为50mm。
4.4.2 测试
按“准备”键(3.2),进入待测试状态。
在上夹头上夹入一条或多条标准规定尺寸的试样[宽度(15±0.1)mm,长度应大于所需的试验长度并方便夹持试样]。
轻轻拉直试样,使显示屏显示适宜的初张力(根据所选择的量程档位,初张力一般以不超过两位显示为宜)。将靠近固定钳口一侧的一条试样夹入下夹头钳口内。
按“测试”键(3.2),试验机自动完成一次工作循环。
更换试样进行下一次试验,直至一组试验完毕。
※重要说明:为确保夹持试样时的初张力累加入测试结果,在一组试验开始前,必须先按“准备”键进入测试准备状态,否则将有可能使测试结果不准确。
在主控界面下(4.2.2),点按“数据处理”按钮,进入数据处理界面:
点按相应按钮,进入下子界面。点按“数据清除”按钮,清除全部测试数据。点按“返回”按钮,返回主控界面(4.2.2)。
4.5.1 抗张力、抗张强度、伸长量、伸长率、裂断长、吸收值和指数
在数据处理界面下(4.5),点按相应按钮,进入对应参数显示界面,以抗张力显示界面为例:
点按上下箭头,可提取显示任意一次测试数据。点按“删除”按钮,可删除高亮显示的当次测试数据。点按“返回”按钮,返回数据处理界面(4.5)。
4.5.2 标准偏差
在数据处理界面下(4.5),点按“标准偏差”按钮,进入标准偏差显示界面:
点按“返回”按钮,返回数据处理界面(4.5)。
在主控界面(4.2.2)下点按“打印”按钮,或在测试界面(4.4)下点按“打印”按钮,进入打印选择界面:
点按相应按钮,打印输出所选参量的单次实侧值、大值、小值和平均值;不加选择,则按常规打印格式打印输出设定的参量及各项测试结果的平均值。点按“返回”键,返回主控界面(4.2.2)或测试界面(4.4)。打印符号及代表的参量见下表:
符号 |
代表的参量 |
符号 |
代表的参量 |
F |
抗张力 |
F |
抗张力平均值 |
S |
抗张强度 |
S |
抗张强度平均值 |
l |
伸长量 |
φ |
伸长率(相对伸长) |
LB |
裂断长 |
Z |
抗张能量吸收值 |
I |
抗张指数 |
IZ |
抗张能量吸收指数 |
σS |
抗张强度标准偏差 |
σl |
伸长量标准偏差 |
σZ |
抗张能量吸收值标准偏差 |
σb |
裂断长标准偏差 |
V |
试验速度 |
W |
试样定量 |
L |
夹间距(试验长度) |
B |
试样宽度 |
t |
试样断裂时间 |
n |
试验次数 |
注1:打印机具体操作请详见随机技术文件《热敏打印机使用说明》。
注 2:试验机多可以存储99次试验的数据,如果试验次数超过99次,试验机将自动锁定并提示用户,显示如下:
注3:一组试验完毕并打印输出后,如不清除内存,则以后试验的数据将加入上一组数据中进行计算,因此请注意及时清除内存(4.5)。
注 4: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请参见相关试验方法标准。
操作者应熟读使用说明书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并做好以下维护保养工作:
1. 经常保持试验机清洁,长期不用时应加罩防尘。
2. 试验机出现故障时,应请专业人员检查排除,切勿带病运行。
3. 试验机传动丝杠部位应不定期加注少量润滑油。
4. 坚持周期检定,保持试验机优良技术状态。检定周期一般为一年。
故障现象 |
故障原因分析 |
排除与维修 |
无显示,按键失灵 |
保险管烧坏、电源开关损坏、电源线接触不良或松脱 |
更换保险管、更换电源开关、检查修理电源线 |
通电后或使用中乱显示,按键不起作用 |
系统“死机” |
关断电源重新开机 |
按“打印”键打印机不动作 |
1.打印机连线脱落或接触不良 2.打印机损坏 |
1.检查打印机连线 2.更换打印机 |
显示器无显示或乱显示,但试验机其他功能正常 |
1.显示器连线脱落或接触不良 2.显示器损坏 |
1.检查线路 2.更换显示器 |
显示正常,操作按键不起作用 |
按键损坏 |
更换按键 |
显示正常,触摸功能失效 |
触屏电路故障 |
检修或更换触屏 |
显示正常,电机工作状态失控 |
电机控制电路故障 |
检查电路,查明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(由专业人员处理) |
夹间距设定失控 |
光电对管损坏 |
更换光电对管,重新调整遮光片位置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