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型研究发现,雄性和雌性老鼠疼痛敏感性由不同免疫细胞调节。这一研究结果于6月29日发表在《自然神经科学》上。这一发现或许能解释有些镇痛药物临床试验的失败,因为研究设计中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。
在慢性疼痛发生过程中,免疫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小胶质细胞能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(BDNF)具有激活脊髓神经元的作用。当损伤和炎症发生时,这种信号将导致机体发生疼痛且过度敏感。
美国阿拉巴马伯明翰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·佐尔格等,通过压迫坐骨神经支配后肢的2~3个分支,将健康雄性和雌性小鼠建立成慢性疼痛模型,7天后给动物分别注射3种抑制小胶质功能的药物。结果发现,这三个药物可逆转雄性动物对疼痛的过敏反应,这和过去的研究结果一致。但是,同样的治疗对痛觉敏感模型中的雌性动物无效。
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疼痛学家杰弗里·莫吉尔表示,不同性别由不同的细胞控制疼痛调节,过去从未有这样的报道,主要是没有人使用雌雄两种性别的动物进行对比研究。
“现在可以对过去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重新分析,看疼痛机制是否真的存在这种性别差异。当然,目前这仍然属于推测,毕竟动物和人类不同,不能用动物实验结果简单推广到人类。”英国伦敦大学疼痛学家约翰·伍德说,该研究提出了关于疼痛研究存在的一个忽视性别差异的巨大缺陷,可能会大量引发对比不同性别的研究论文。